近期,为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预防蚊媒传染病传播,
保障市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广州市正全面开展全市灭蚊大行动。
广州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加强攻坚行动指挥提升灭蚊效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疾控专家的意见和共识,为确保此次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对灭蚊时间、灭蚊范围、灭蚊操作、效果评价和作业安全等都提出了细致的要求。
7—9时及17—19时
为各区统一灭蚊时间
期间居民应关门关窗
防止蚊虫逃入室内
通知要求,
全市各区应统一指挥灭蚊行动,
充分做好组织动员,
最大程度整合人力、物力资源。
各街镇要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监督问效,确保各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知晓并参与到统一行动中来;明确各区统一灭蚊时间段为7—9时及17—19时,此时间段蚊虫活动相对频繁,在此期间发动全区力量共同开展灭蚊行动能提高灭蚊效率。
灭蚊范围上,要求室内外同步推进。
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喷雾、滞留喷洒等专业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进行室外灭蚊;专业人员需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确保全覆盖;涉及疫点的,采取“由外向内”(警戒区向核心区)推进策略,防止带毒蚊虫外溢。
在室内,同步对楼梯、楼道、地下车库、车棚等室内区域开展超低容量喷雾和滞留喷洒作业。值得注意的是,居民住户在灭蚊行动开始时应做好家居防护,如关门关窗防止蚊虫逃逸侵入室内,必要时同步使用灭蚊片或者气雾剂进行室内灭蚊。
通知还要求各镇街在开展灭蚊行动的同时,要组织力量对重点区域的蚊媒孳生地进行全面清理。
重点区域包括:绿化带、卫生死角、楼宇天台、有院落的住户周边、空置屋、电动车停放点、车库、汽修店、围档水马等易积水、易藏污纳垢的地方;集中人力开展攻坚行动,清除积水容器、疏通排水管道、清理杂物垃圾等,从源头上降低蚊媒孳生风险,保障灭蚊行动的长期效果。
超低容量喷雾是首选措施
要求保障人员与环境安全
通知要求各区各单位在开展灭蚊行动前,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熟悉灭蚊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应包括各种灭蚊方法的适用场景、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相匹配的器械、药物的正确使用和配置、器械的操作。其中,超低容量喷雾是降低成蚊密度的首选措施;在操作时要确保用药足量,严格按照规定的稀释比例进行调配,避免过度稀释;同时,控制好喷洒时的行走速度,严禁拔喷头、喷头朝下、逆风喷洒、使用喷雾器处置孳生地等错误操作,确保喷雾效果。如遇降雨天气,应及时调整作业计划,优先开展室内或室外有遮蔽区域的灭蚊工作。
通知明确要对本次灭蚊行动强化巡查督导,落实效果评价:组建巡查督导队伍在每日灭蚊行动期间开展现场暗访;对于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现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相关责任人立即进行整改;对于突出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再培训、再强调。并要求各区疾控中心每日要抽查部分街镇,开展灭蚊前后蚊媒密度监测,通过科学的数据对比,准确评估灭蚊效果,为后续行动提供参考依据。市级巡查队伍则对全市灭蚊行动开展市级过程评价、效果评价和抽查通报,确保全市灭蚊行动整体推进、效果显著。
通知还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灭蚊作业实施前要对作业范围内的居民做好告知工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安全,在密闭、半密闭等场所进行消杀作业时,应采取设立明显警示标示、临时封闭、人员值守等方式进行风险告知和安全隔离。要避开婴幼儿及宠物活动区域、开放式水源与鱼缸、食品加工和储存区、电器及高压配电室等区域。
转发,告诉身边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通讯员:穗卫健宣
来源广州日报